最高测得2242,无论哪个是实际数据,都创造了历史。今天,我在北京,深深感受到了pm2.5的恐懼...。。当凤凰卫视记者胡玲在个人微博公开发出如此感叹时,引发的不光是舆论的热议,对环保部门的吐槽,还有对新能源汽车推广效果的疑虑。
“绝不能回避我们大多数人一直面对的环境问题。北京的雾霾今天达到了今年的最高点,出门不戴防毒面具都很容易挂掉。并且我已经很长时间没有看到天空中的太阳、月亮、星星。你们还好么?”一位网友如此说道。
今日,距今年2月28日播出的纪录片《穹顶之下》刚好过去十个月。这十个月中,环境问题已然引起了主管部门的足够重视。先是四月初,电动汽车在京享受“不限行”政策;再是今年11月,“京六”排放标准的呼之欲出;而后,北京二环成为了所有“无京牌”机动车主望尘莫及的“圣地”。尽管如此,新能源汽车的大力推广,还是没能阻挡雾霾肆虐京城的脚步。“难道任大炮(任志强)去年公开发表的电动汽车‘伪环保说’是真的?”一位在微博中给电车汇留言的网友如此表示。
据北京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,本次雾霾的形成有几个主要原因。一是特殊的气候背景和极端的气象条件。2015年为有历史统计以来的最强厄尔尼诺年,全球极端天气频发,进入11月以来,华北地区遭遇多次强降雪天气,降雪消融导致地面湿度接近饱和,温度降低,而中层大气同期存在显著回暖情况,导致华北地区大范围处于高湿度、低风速、强逆温的极端不利气象条件,污染持续积累,造成本次大范围的严重区域性污染。
二是区域内燃煤、机动车等污染源排放。燃煤、机动车等仍是主要的污染源排放因素。进入采暖期后,燃煤污染排放明显增加,特别是前期的降雪降温过程,导致区域燃煤采暖消耗量大幅增加。同时,静稳低能见度天气条件下,道路拥堵加剧,燃油效率降低,机动车污染排放也显著增加。此外,持续的高湿静稳气象条件,利于气态污染物向颗粒物的转化,以及颗粒物的吸湿增长等,这都加重了PM2.5的浓度水平。
《穹顶之下》已被公众淡忘?
记得柴静在“穹顶之下”中这样评论雾霾:“我不是怕死,我只是不想这么活。”其实,面对无孔不入的雾霾,如何生存是人人都需要思考的问题。
质问中国石化集团前总工程师、中国国家石油标准委员会主任曹湘洪:“为什么是石化行业而不是环保部门主导油品标准制定?为什么不公开油品标准升级的成本?有没有可能放开油品市场?”通过影像将中国科学院院士、前卫生部部长陈竺与专家合作发表于《柳叶刀》杂志的报告估计的中国每年因室外空气污染导致35万至50万人早死的数字具体的表达出来。
探查真相之后,用行动以尽绵薄之力:试着与施工者交涉,使扬尘的土堆得到覆盖;拨打举报电话12369,使楼下餐馆加装了油烟处理装置;向环保部门举报,使加油站承诺修理加油枪防挥发装置……种种努力,只希望主管部门清晰,雾霾带来的危害;种种努力,只希望公众熟悉,雾霾已成为生存之危机。
2015年3月1日,环保部部长陈吉宁在媒体见面会上表示,已经完整看过纪录片《穹顶之下》,从中看到了公众环保意识的日益增强,体会到公众对改善环境质量、维护身体健康的热切期盼,这对于唤起人们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和环境自觉,动员社会力量共同努力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具有积极意义。
座谈会上,陈吉宁对引起关注的柴静雾霾纪录片《穹顶之下》表示赞赏,称其行为值得敬佩。同时还表示,柴静没有带给他压力。
不过,似乎一番炒作之后,公众早已习惯了这种严重的雾霾天气,于是默认着,忍受着,调侃着。。。大概,中国人民真的是世界上最勤劳,忍耐能力最强的民族吧。。。
1、相比于河北的霾的沉重,我更喜欢北京的霾的醇厚。它是如此真实如此具体,工业排放的烈辣再加上尾气的催化额低气压的混合,使霾口感劲爽,吸入后挂肺持久绵长,让品味者肺腑欲焚,欲罢不能。这是人类的辛劳与自然馈赠共同的结晶。。。雾是故乡厚,霾是北京纯!
2、现在连雾霾都只能靠闻的了。。。
3、A:在北京生活,最可怜的是谁? B:鼻孔!
4、希望明天PM2.5追上股指,这样我们可以申请吉尼斯了吧!
5、白天终懂夜的黑。。。
6、天空只剩四个字。。。
7、北京,宛若梦境;
8、我在北方的雾霾里腾云驾雾,你在南方捏?
9、知道我为什么单身吗,因为我是活在缥(wumai)缈(taida)云端的神仙…
10、不知道天多高,也不知道海多远。因为这是雾霾天什么也看不见。星星点灯也照不亮我的家门,离家的孩子怎么找到来时的路????
11、 要不今天不上班了?反正领导也未必能看得见我!
无良媒体已麻木?
当北京上一次遭遇这么严重的雾霾时,《赫芬顿邮报》刊载过一组图片,震惊了许多美国人。那篇文章有超过1000则留言。和中国门户网站新闻的留言不同,美国新闻网站上的留言几乎没有任何骂人或者口水帖,每一条留言都是在认真地探讨问题,所以能够达到几百甚至上千条留言的新闻并不多见。
不过,大可认为国人的幽默和自嘲有是一种力量,可是另一些时候,当它化身轻浮的调侃或者自欺欺人逃避现实的乐观,却变成了一种毒素,麻痹了我们感知痛苦和危险现状的本能,瓦解了我们思考和行动的能力。
事实上,在《穹顶之下》公开播出后,不少无良媒体和行业人士,早已借机炒作起来。而如此严重的雾霾天气,在今日的公众舆论话题中,已不再是单纯的环保问题那么简单。凡置身其中的人,一睁眼就会本能地与周围人谈论起这个问题,关注度不亚于今年8月发生的“天津港爆炸”。不过据小编观察,在今天的媒体报道中,大部分的关注力度与公众讨论的热情尚有差距。诚然霾锁京城已不是第一次,类似的极端天气是否已像当年的矿难事故一样,在媒体人的眼中已显得平淡无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