劣质油对车辆、市场、环境的损害是是长久的痛
在环保压力下,我国汽车排放标准十余年间从国一升级到国五,对汽油、柴油的品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,但大多数时间,车油不匹配问题突出。
根据柴油的不同用途,2003年我国首次制定了车用柴油标准。车用柴油标准从轻柴油标准中独立出来,对我国提高柴油质量具有重要意义。
截至目前,我国柴油质量标准已升级到国四标准,主要硫含量指标从≤2000ppm逐渐提高为≤50ppm。十多年来,油品的不断升级带动柴油终端销售价格的提升,从国三升级到国四,柴油价格每升提高0.3元左右;而且,从国二柴油标准推出开始,柴油价格平均每年增长10%以上。
国家致力于通过标准升级来提升燃油品质,但实际情况却“事与愿违”,市场上仍流通着大量质量不达标的劣质油,犹如野草“野火烧不尽,春风吹又生”。
今年上半年,山西省工商局对太原、大同、阳泉、长治、晋城、忻州、临汾、运城、吕梁等9个市辖区内的315户成品油经营企业706批油品进行了抽查检验;其中,抽检柴油257批,合格182批,不合格75批,不合格率接近30%,主要质量问题是硫含量超标、甲醇含量超标等,其中不乏来自中石油、中石化的油。
天津大学内燃机燃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姚春德教授在接受《中国汽车报》记者采访时表示,这两年国际油价频频下跌,中石油、中石化纷纷减产,为满足市场需求,相关管理部门放宽了对地炼油(地方炼油厂产的油)市场的限制,大量低质量的地炼油入市,包括很多低成本的进口油。由于对油品质量的监管缺位,很多地炼油质量根本无法保障。
北京福田康明斯发动机有限公司客户支持总监马骥认为,山西、河北、山东等省份很多地区的燃油品质令人忧心。马骥说:“根据我们最新一次的市场调研,国内油品质量不达标情况十分严重,国四排放标准需要含硫量≤50ppm,但市场上燃油含硫量竟高达1000ppm。油品质量滞后,严重影响排放标准的实施进度和实际效果。”
劣质油危害猛于虎
在姚春德看来,柴油质量问题主要分为两方面:一是十六烷值低,如果柴油含水量高,那么十六烷值就低,柴油的着火性差,工作粗暴,低温情况下启动困难,而且容易腐蚀喷油系统,现在的国四柴油机普遍采用的高压共轨系统对油品质量要求较高。
二是含硫量超标,按照国家标准,国三柴油含硫量要≤350ppm,国四柴油要求含硫量≤50ppm,不合格柴油的含硫量远大于350ppm。含硫量过高,容易毒坏SCR、VOC等柴油机后处理系统的催化剂,造成发动机排放超标,排放的颗粒物增多,还容易生成硫酸盐,危害大气环境。
陈兴表示,由于使用劣质油,高压共轨发动机的喷油器故障频繁,损坏频率最高,而且用不好的油车还容易出现冒烟、油耗变大、车没劲、打不着火等问题。此外,滤芯、油泵、尿素泵等零部件也容易出现堵塞和寿命变短的问题。
“柴油中水分太多的话,运行1分钟,发动机电喷系统就会损坏。”贾志荣说。
近日,京津冀地区空气污染严重,环境保护部大气环境管理司司长刘炳江表示,机动车污染物排放量逐年增长,2015年排放量达到4532.2万吨,已成为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。刘炳江承认,机动车污染防控有几个方面是失控的,其中一个就是重型载货车总量大,其用油质量差,排放量大,下一步将配合有关部门加快制定发布国六油品标准,推进车用柴油、普通柴油和部分船用燃料油并轨。
当前,车用油品质已经成为我国机动车减排的瓶颈。提高发动机环保技术,升级排放标准,是实现机动车尾气减排的主要途径,但前提是要有品质与之相适应的车用油。
当年,柴油车国三标准、国四标准实行时,由于油品质量跟不上,标准多次推迟。直到目前,依然不能在全国范围内实现车油同步升级,油品在一次一次的升级过程中可谓阻力重重。
业内专家认为,阻碍油品升级的原因很多,一些地方政府片面追求经济发展速度,对油品升级重视程度不够,治理措施不硬;一些炼化厂只注重短期利益,过于强调油品升级置换带来的成本,而忽视其带来的环保效益和社会效益。
另一方面,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仍存在不同标准油品并存的现象,部分加油站甚至偷偷“混合销售”。消费者担心,在付出更多金钱后,会不会依然买到以次充好、掺杂掺假、虚假标准的燃油。
对环保而言,“劣质油猛于虎”,油品不合格,汽车排放达标就成为空谈,排放标准升级也就失去意义。如果车与油的品质不能与时俱进,再先进的发动机技术也难以发挥作用。“柴油品质规范不是加油站一方的责任,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。”厉炎表示。